孩子交際障礙厭學和他自身學習狀態和學習狀態之間有一定的關聯,但很多孩子的學習狀態并不好。為什么孩子學習不好?本身學習有問題,學校老師、同學、家長對他都沒有幫助,導致他產生厭學的心理。家長老師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第一,我們要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和勤奮性。因此,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對孩子提出的意見,可以認真的予以認可,給予肯定和鼓勵。家長和老師要建立良好的溝通,利用家庭會議促使孩子的良性溝通,解決實際問題,以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第二,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應多抽時間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加強孩子體育鍛煉。當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得到較好的培養,就不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重視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的焦慮主要來自于家庭方面,比如孩子在學校出現了問題,同學或者老師的不理解,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被同學們排斥,成績差,不能被大家喜歡,被老師排斥。孩子的情緒就會不穩定,就會自卑、敏感、焦慮。甚至自殘,會用很多極端的方式去追求極端的東西。
第四,父母及時的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
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及時的引導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可以減輕孩子的焦慮情緒。比如給孩子制訂訓練計劃,從生活習慣訓練,到情緒訓練等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明顯的焦慮情緒,要及時的關注并進行干預,而不是任由其發展。
第五,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孩子父母有工作或其他的重大生活事件發生,比如搬家,離婚,家里面的重大變故,或者父母離異等等。孩子的心理建設是很重要的,父母應該重視起來。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認真解讀孩子的言行舉止,認真思考孩子發出的各種聲音,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他所想。
當孩子說出不想上學的原因,我們可以通過跟孩子談論,讓孩子明白原因所在。并且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增強孩子的心理建設。
你也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如果你不想上學,那么就去工作吧。”讓孩子明白賺錢的不容易,明白讀書的意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
另外,也可以通過讓孩子自己思考,當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后,父母還需要繼續引導孩子。
這時,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你愿意上學,你有什么想法?”孩子可能會說:“我不想學習。”這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跟孩子溝通,表示支持。
“孩子,你很想上學,如果你不想上學,就去擺攤賣豬肉吧。”
孩子同意了,看著賣豬肉的視頻,又說:“雖然上學很辛苦,但是能學到知識,對吧?”
這時,孩子可能會給你一個期待的眼神,眼神告訴你,我能上學。
然后,你再引導孩子,如果你不想上學,現在就看看這個視頻。
當然,這個過程很順利,孩子看完視頻,可能就主動要上學了。
引導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也許你可以問孩子:“是的,媽媽也想上學。”
但是,媽媽知道,上學是一件需要耗費精力的事情。
如果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去上學,勢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另外,如果孩子對上學這件事感到焦慮、恐懼,還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這里,我不是鼓勵家長們馬上給孩子辦理休學手續,而是想要家長們引起重視,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問題而耽誤孩子的學習。
因為,每一個問題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的存在。
孩子休學的背后
都藏著問題的存在
央視紀錄片《零零后》中,記錄了一群孩子和家庭,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了父母感情上的冷漠、爭吵,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傷害。
有一個叫做“燈火萬家”的節目,講的就是一個關于父母感情的故事。
一個高中畢業的女孩,家是一個“區教育局”,父母關系非常緊張。
她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爭吵。
小時候,即使自己考了95分,父母也會說“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考第一名,你為什么就不能?”
后來,她考上了大學,父母覺得她就是個學習機器,從來就沒夸獎過她。
再后來,父母離婚了,父母總是比她更加辛苦。
明明知道自己不夠優秀,還要讓她自己去努力,然而她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可是父母非但沒有給予她更好的教育和鼓勵,反而責罵她。
到最后,她一開口就是:“我怎么就這么沒用呢?”
一邊又一邊又一邊又一邊問:“你會失望,不會失望?”
最后,她說:“就像你爸總是拿我跟別的孩子比,那天的我確實很沒用。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