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是最不便于攜帶的樂器,看似最不容易普及,卻成了世界上最普及的樂器。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興趣啟蒙鎖定在學鋼琴上。老師怎么選?鋼琴怎么挑?幾歲開始學···各式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在這為你一一解答。
對孩子來說,鋼琴是最入門的樂器
首先, 鋼琴作為鍵盤樂器,它跟五線譜的空間對應很直觀,形象具體,孩子很容易理解,所以鋼琴是一件較為容易入門的樂器。
而且,鋼琴相比于其他單旋律樂器,可以同時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多聲部,因其復雜的左右手配合,非常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鋼琴的音域非常寬廣,相當于一個樂隊。指揮專業的學生練習指揮的時候經常是用兩架鋼琴來模擬樂隊。
鋼琴能給孩子帶來樂理的普及和樂感的培養。如果沒有鋼琴基礎,孩子參加一些知名兒童合唱團也會有些跟不上。
學習鋼琴的好處那么多,那么鋼琴小白究竟如何選老師、挑鋼琴,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合理的學習規劃又是怎樣的呢?
好老師是關鍵
選擇一個好的老師比選擇一個機構更重要,當然擁有良好口碑的機構應該會比較容易找到好的老師,但一個機構內部會有很多老師,而這些老師的教育背景和教學經驗不盡相同。大部分音樂培訓機構還沒有做到會定期的組織老師進行教學法、兒童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培訓。
1. 選擇正規藝術院校畢業的老師
因為這些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本身就是比較全面的學習體系,除了器樂演奏方面的一對一小課和每學期演奏實踐,還有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音樂及其他藝術門類歷史等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等等,這種綜合的積累和藝術視野在教學的點滴中會不經意的傳遞給孩子。
2. 優秀的老師不僅演奏技術好,還要懂孩子
老師自身有沒有兒童心理學知識的補充,教學方法是不是在不斷更新,教授方式是不是適合孩子,這點很重要。
演奏和教學是兩個不同概念,老師的演奏技術好不一定教學就好。除了選擇正規藝術院校的老師之外,還要看老師的理念和家長、孩子合不合拍。
琴童要不要考級呢?
家長一定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考級,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不盡相同,家長要結合孩子現階段的學習及生活狀態,與鋼琴老師多溝通,謹慎的引導孩子,最好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是否愿意參加考級。有的家長本來是想通過鋼琴的考級提高孩子的興趣,但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請家長弱化考級的功利性,關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性情與審美等方面的提高更重要。
關于鋼琴的考級標準及體系。目前比較認可的三種體系是:音樂家協會(最高級十級)、中央音樂學院(最高級九級)、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最高級八級),這幾個體系最高級的難度都是一樣的。
鋼琴學習的脈絡和整體規劃
從很多鋼琴家的簡歷來看,從4、5歲開始學琴是比較多的。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角度來說,大部分4、5歲的孩子有了一點數的概念和空間感,可以進行左右手的簡單配合,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注意力能夠保持一段時間,開始學鋼琴是比較合適的。
但不是絕對的,晚一點5、6歲,甚至再晚一些接觸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走專業路線,僅僅作為興趣愛好,任何時候學習鋼琴都可以。
從小學四五六年級,學業就開始比較緊張了,所以中國孩子學鋼琴的進程會比歐洲國家提前一些,建議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學習鋼琴是比較好的。
精挑細選,好鋼琴對初學者很重要
1. 預估一個合理的心理價位
挑選鋼琴時,首先要有一個合適的心理價位。兩三萬的琴差不多是大眾都能夠接受的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可以選擇一些國外品牌在中國組裝生產的鋼琴、國產品牌的高端型號,或者比這個價位高一些層次、但是使用率不高保護得很好的二手琴(例如原價八九萬元的琴,二手琴二三萬元)。
2. 買琴or租琴?
鋼琴初學期,如果家長抱著嘗試的態度,可以選擇租鋼琴。但是長期外租的琴大多不會是特別好的琴。雖然初學時鋼琴的品質對孩子的影響不大,但是越到后期,隨著孩子不斷深入學習,手指控制能力不斷提高,手指的觸感就會越來越細膩,耳朵對聲音的感受愈發敏感,鋼琴品質的影響就會越來越顯現出來。所以,如果打算長期學下去的家庭,還是建議買一架適合自己心理價位的鋼琴長期用。
3. 正規琴行品質售后有保證
除了要選擇主流的品牌,正規的大琴行也是品質的保證。規模較大的琴行的售后都是很專業、很完善的。
一敲二彈,基本技巧助你選好琴
第一步:琴的木板要敲一敲。有些品質不好的琴用的是合成板,甚至在木板之間加紙板,敲起來聲音和實木的琴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就實木琴來說,不好的和好的木頭發出來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步:彈一彈琴鍵。打開琴箱看一下,品質好的琴,按下琴鍵后,它對應的弦列是回彈特別快,很靈敏。
同一個型號兩臺琴,手感、音色也不同,這就得找專業人士來鑒別了。所以,特別關鍵是要找個懂琴的人幫需要的家長挑選。
學琴初期家長的高質量陪伴很關鍵
孩子在開始學習鋼琴時,一個星期和老師見面的次數并不多,家長的陪伴很關鍵。所以家長與孩子的一個相處方式就會特別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興趣和效果。所以,家長在孩子學琴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1. 家長不要替代老師的角色
家長扮演的應該是鼓勵、陪伴和學習分享者的角色。孩子在學習的路上遇到困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孩子在家里更需要有個陪伴者,一個為他加油的人。
家長不需要太關注老師在課上講的專業術語之類,家長需要激發孩子練琴的積極情緒,初期孩子在家不愿意彈也沒關系,就和孩子一起聽聽學的音樂,給孩子盡量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后期孩子在家練琴,要以特別寬容的心態去陪伴孩子成長。
2. 共情比陪伴更重要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練琴時,自己能夠陪在身邊就已經很好了。其實陪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還是要學會關注與傾聽。
此外家長也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耐心,不然很容易造成一種家庭關系的緊張,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明白,其實學鋼琴真的沒有那么容易,孩子已經很棒了。
3. 孩子偷懶很正常,適合孩子才自然
孩子貪玩是天性,所以家長也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偷懶”行為。
初學時,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接受度引導孩子制定一個可行的練習計劃,比如一周練三次,每次五到十分鐘。這樣孩子也有時間去參加其他的興趣活動。隨著曲子越來越長,時間自然就延長了。做一種興趣培養的家庭來說,一周練三次基本上可以達到一個細水長流的穩定狀態。如果是想走專業這條路,需要每天練琴。
4. 孩子抗拒練琴時,不要輕言放棄
一般孩子在三四年級時會遇到一些技巧的瓶頸,心理處于逆反期,再加上課業強度加大等多因素的影響,孩子在這個階段特別容易產生抗拒學琴的狀況。但還是建議家長不要放棄,換一些溝通方式更好。
學藝總結
只有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的整體學習狀態才是自然、放松的,只有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彈出來的音樂才是最悅耳、耐聽的。學習音樂、學習鋼琴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放慢腳步、用心體會,也許會事倍功半。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美是滋養人心性和品格的重要養分。學習音樂,對人心靈的影響是漫長而巨大的,不是為了去和別人比較,而是為了溫暖和照亮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