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厭學癥怎么辦?
厭學是在學習上,對于學習失去興趣,缺乏動力,繼而曠課,對老師、家長帶有不滿,不想去學校上課,不想跟老師交流。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非常著急,甚至會對孩子進行責罵,批評孩子。那么孩子怎么了,會出現了厭學癥呢?其實這和孩子的心理發展有關系,尤其是6歲之前,這種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進入小學了,而且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睡前看書、寫日記、運動、畫畫、彈鋼琴等。
03
心理上的準備
有些孩子不愿意去上學,并不是他們準備不出來,而是他們準備不出來。有些孩子是擔心自己功課復習效果不好,擔心父母的責罵。對于這類孩子,家長應該認真對待他們上課的狀態,如遇孩子有做不出來的題目,家長要認真對待,不要指責,而是耐心地問,你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不是學習中遇到了什么困難?需不需要爸爸媽媽媽幫你解決呢?
對于這類孩子,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幫助孩子調整心態。首先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更加努力學習,當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更加主動,也更加主動。最后,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保證。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有些孩子反應比較慢,知識水平比較低,但是他們能夠把知識加以鞏固,有些孩子反應比較慢,但是他們能夠把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這其實就是學習方法的體現。如果孩子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作業,那是對學習知識的鞏固,這樣的話,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會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那他自然就沒有辦法把學習跟上。所以,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把學習成績提高。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