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去上學,家長束手無策,心里著急。
孩子逃學,家長束手無策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孩子逃學,家長心里不服氣,就沒有辦法去說服孩子去上學。可是,不管怎樣,孩子終歸還是上學了。
這件事的起因是媽媽和我朋友交流。
在與朋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沒有去上學的原因,原來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因為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給家長打電話,說孩子被同學欺負了,給家長反應孩子沒去上學,還說孩子太內向了,沒什么朋友。
后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因為害怕被老師批評,就不去上學了,媽媽打電話告訴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很不合群,和小朋友鬧矛盾。
被老師批評,回家后,孩子也不愿意去學校。而且,即使去上學了,可是孩子的精神狀態也會很差。
這位媽媽的經歷,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不知道孩子發生了什么。其實孩子的這種情況并不是真正的厭學,而是孩子的“厭學”情緒
。
什么是厭學?
厭學是指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并在其內在表現出來的一種對于學校學習的無聲的不適應。
從心理學角度看,厭學就是討厭學習,討厭枯燥的學習,討厭所有有關學習的事。甚至于厭惡自己學習的學生,以至于后來干脆就不去上學了。
當然,有的時候,厭學是學生在學業上遇到了困難,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后的結果就是不想學習。
所以家長如果在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引導,或者有目的地去和孩子溝通,通過找專業老師幫助孩子。
那么,厭學情緒會緩解多少呢?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孩子厭學情緒的嚴重性,通過和孩子溝通交流,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態。
孩子厭學情緒嚴重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孩子解決厭學的情緒問題,
告訴孩子厭學情緒是不會無緣無故的,除非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或者有其他非常出色的學習方法。
否則,孩子是很難消化不良的,這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提高學習的興趣。
孩子厭學,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父母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孩子沒有健康的心理支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積極地自我心理暗示,比如:“我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是最棒的”等等。
積極地自我心理暗示能夠有效地緩解孩子的厭學情緒,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有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總是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上不去,總是將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別人的學習成績相比較,而且長時間地自我心理暗示,也會使得孩子陷入一種病態的自我心理。
一旦孩子形成了這樣的自我心理暗示,那么孩子會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是自卑,這對孩子的未來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3、有利于孩子的學習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迷茫的心理,沒有目標,也沒有學習的動力,讓孩子變得焦躁,從而失去了學習的狀態。而孩子在缺乏學習動力的情況下,還會出現逃課逃學的現象。
因此,孩子缺乏學習動力,在學習方面就會表現出來懈怠的狀態,甚至是喜歡學習,根本就不會去主動學習。
3、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時候,孩子學習的狀態很差,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時間越長越難,學習效率也越來越低。孩子這時候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很多的事情上,不會去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的去完成學習任務,也就會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所以,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時候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已經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去學習,但是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了。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學習方法并不正確,因此就會出現偏科或者是不擅長的科目。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也知道偏科的原因,但是因為自己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成績不好。
其實不然,父母的幫助是一種指導,是在為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夠讓孩子在下次考試的時候不至于只顧著慌亂,丟失掉基礎知識,而是能夠讓孩子正確的去應對考試的時候,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其實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是有很多技巧的,只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只有學生自己能夠解決問題,
才能提高成績。
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應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如果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提升學習成績,那么學習的效率是最好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