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上學,
其實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1月17日,陜西西安9歲男孩小孟(化名)因不愿意上學,被媽媽帶到了心理科尋求幫助。
原來,小孟在學校被高年級的同學排擠,還被高年級的同學孤立。
小孟在學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間不跟人說話,經常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老師向家長了解后,得知小孟經常獨自呆在房間,時常一個人發呆,眼神中帶著憂郁。
父母帶著他去醫院做了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醫生提醒父母,孩子可能存在抑郁情緒,應該引起重視。
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怎么樣?
父母感到憂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1.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變成了孩子的壓力。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
于是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把孩子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優秀,只要孩子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批評、指責。
帶著壓力前行的父母,常常會在不經意間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有情緒,也有壓力,也有迷茫,也有焦慮。
他們也有累,也有失意,也有失意。
如果你沒有能力承受住孩子的脆弱,如何能夠做到不崩潰呢?
就像麥家老師所說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流動的星球,父母的職責只是給他們提供支撐,指引方向。
一旦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也許能夠健康的成長,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愛的背后,是榜樣的力量,是自由的背后,是讓孩子展翅高飛的翅膀。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