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孩子的厭學問題
厭學是一種行為和心理狀態,是由于原有的不良刺激、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不當造成的。
作為一種科學的精神心理疾病,兒童青少年的厭學有其根本原因,對于本問題的解決,家長和教師不能只關注于表面的問題,要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對于孩子的厭學問題,不能簡單地進行“病急亂投醫”,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都是不一樣的,對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對癥下藥。
1、學會觀察,先從孩子感興趣的事入手。
可能在平時,父母總是認為孩子的成績就是他們的全部,對于孩子的成績總是關注不夠,對于他們的心理問題,也從來不曾想過重視。如果父母能夠多觀察孩子的這方面的情況,并且及時給予他們幫助,相信久而久之,孩子厭學的問題也會慢慢得到解決。
2、如果孩子厭學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那么父母也應該采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時,父母應該多多少少要幫助孩子進行一些學習上的輔導。當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的時候,父母也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當孩子厭學情緒較為嚴重的時候,父母要采取措施,讓孩子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
3、在孩子面前展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
如果孩子厭學是因為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那么父母應該采取措施幫助孩子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譬如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帶孩子去游樂場等等。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時,那么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給孩子自信心。
那么孩子便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從而讓孩子找到成就感,從而對于學習不再抗拒。
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么辦?
1、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后,他們自然就會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當孩子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時,父母應該采取措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慢慢回歸校園。
2、讓孩子體驗生活,從家庭走向社會
父母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不愿意自己動手,一味地嘮叨和催促,只會徒增孩子的煩惱,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從而失去興趣。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在學校中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在家里,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孩子勤勞勇敢的精神,讓孩子體驗生活的美好。
3、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平時在家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多閱讀,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逐步形成為學習的主人翁,這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成績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4、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不要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批評、訓斥孩子。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給孩子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學會克服困難。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對孩子厭學這件事,家長應該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思考孩子厭學的原因,采取措施,幫助孩子重塑學習信心,盡快恢復上學的狀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