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東西怎么教育?
小孩偷東西,是個重大的問題,父母想要教育小孩的話,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可是我告訴你,兒童的偷東西是個重大的問題。
在我小時候,我家有個姐姐在5歲的時候,偷東西,我家里的廚房墻上留下了一紙便條,上面寫著:“姐姐偷東西,很生氣,但是又不敢向她姥姥撒氣,實在拿捏不好,所以就這樣做了,現在不追究了,以后就再也不敢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我的印象里,她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只要一遇到孩子的事情,就是劈頭蓋臉一通臭罵,再有不聽話的時候,就會進行打罵,有時候還會打兩下嚇得我聽話。
可是現在回憶起,“偷東西”的經歷,她都沒有出現過。
當時,我雖然認為她不可能有這樣的行為,但是每次在同事面前提及孩子的時候,她也都會被問到最多的兩個問題:
“她為什么偷東西呢?”
“為什么她偷東西,家長又該怎么辦呢?”
“她和同學發生了矛盾,她爸爸一點也不幫忙嗎?”
當我說到這里的時候,孩子的父親頓時皺起了眉頭,情緒開始變得激動起來,當著我的面兒說:“她為什么要欺負我?她做出這樣的事情,家長又該怎么處理?”
說到這里,我有點心酸,于是我才想起她在學校磕碰最多的時候,幾個同學都跟她說過,但是她怎么也沒什么好的,哪怕也是被欺負了,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這讓我想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經常性地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待她,跟孩子交流時,她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暴力溝通。我希望她在我的“愛”里,把“對錯”“錯誤”“原因”都告訴我,但是我并沒有說清楚,她的情緒就一直處于低落的狀態。
另外,我也希望我的朋友有一個好的陪伴,我希望我的父母能跟我說說說,我們一起去解決這個事情,但是有時候,我的朋友對孩子的行為表現的“冷漠”,不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少,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尊重”、“信任”,對孩子是一種認可和幫助。
也就是說,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建立的。
也就是說,孩子的養育方式,一定要有情感紐帶,否則,我們會“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傀儡”。
所以,我們需要和孩子進行情感連接,需要對孩子有理性的引導。
著名哲學家西格爾說過:“父母不應該專注于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通過與問題相關的經驗,告訴孩子該如何解決問題。”
這里的關鍵就是,父母要能夠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
04
青春期,為什么孩子會叛逆?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到:
這個時期,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找到自己是誰,同時,這個階段,他們也會向社會不斷地探索。
而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階段,他們會有自己的態度,有自己的喜好,更加的敏感。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家長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感覺都很頭疼,感覺又難溝通。
這三個叛逆期,是家庭教育中最難的時期。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主意識覺醒,思想意識覺醒,他們想要獨立自主,不想被父母控制,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該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即是不評判,不指責,不說教,不命令,
也不一味指責,而是會和他們好好交流,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去理解孩子,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和孩子聊天,讓他們知道你愿意聆聽,并愿意接受他們的想法。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榜樣,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傾聽,傾聽時的態度,尊重孩子。當孩子有事情做出正確選擇時,引導他們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并且去反思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
2、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意味著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當我們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時,孩子也會更愿意去接受。
同時,尊重孩子,意味著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急于給出批評,我們要聽聽孩子的解釋,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真正明白道理,這樣孩子才更能夠接受父母的建議。
3、注重總結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給孩子總結一些學習的經驗,這樣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才能更有方向。
比如制定復習計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孩子的復習計劃,可以細化到每天的作業中,每當孩子完成了學習計劃,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揚,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每次都是戰戰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兢翼翼地把學習內容做成了筆記,也不會忐忑不安,而每次都是落落大方地完成,這樣孩子就會有成就感,對學習就有了動力。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