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抑郁厭學情緒怎么辦?
抑郁厭學是一種情緒或心理障礙。表現為不想上學,心理上不愿意和老師、同學溝通,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孩子甚至還有抑郁的表現。這種時候,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
但家長可能會發現,越是學習好的孩子,越容易出現厭學的表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的表達也特別不一樣。
厭學的孩子可能是去學校附近轉轉,也可能是早上不起來,先來到學校附近的同學,甚至是和熟悉的同學“說說話”。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1、不能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要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當孩子重新調整好了自己的學習狀態,那么家長也要給孩子肯定,鼓勵他,讓他繼續堅持學習,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是在為自己學習。
2、建立和孩子共同的目標,尋找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已經上高中了,也就相當于把初中三年的知識掌握好了。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幫助他找到學習的動力,樹立學習的目標,這個動力才是促進孩子學習的重要的源泉,動力和方向,孩子只有真正的為自己的學習而努力學習,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有強烈的學習動因。
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可以用和孩子一起研究國家歷史,一起研究如何做好科學家的故事,在學習方法上面,多一些鼓勵和啟發,多一些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在小伙伴的陪伴下,不斷進步。
3、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做一個身心健康,積極樂觀,快樂成長的人。
第四、培養孩子的自我激勵因素。
意志力是可以培養的。培養孩子的自我激勵因素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目標,給孩子鼓勁,讓孩子重燃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取得成績的喜悅。
如果孩子在小伙伴的陪伴中,可以發現學習的快樂,那么孩子的學習也就不再是苦差事。
第四、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行為習慣。
比如如果孩子是因為沉迷游戲而不學習,那么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玩一些游戲,然后讓孩子通過游戲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當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他也就不會動不動就、就事事都要拿起手機玩游戲了。
第五、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榜樣。
這一點其實很多家長都會忽略,自己也知道玩游戲也不影響學習,但是,他們卻總是忍不住地沉迷其中。
父母可以把看電視當作是工作,陪伴孩子閱讀、聊天、外出旅游、學習、看電影等等,這樣,孩子也自然而然地被這樣的愛好所感染,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對游戲的癡迷。
對于父母來說,只要能夠自己做到在孩子面前盡量少玩游戲,不要過多地談論游戲,而是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尤其是要抽時間陪孩子做手工、畫畫、看書,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用心。
“網癮”是孩子對家庭長期相處的一種不滿,
孩子可以通過上網、玩游戲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游戲也是孩子宣泄不滿的一種方式,
很多家長只要看到孩子在玩游戲,就會對孩子打罵一通亂吼一通。孩子并不是省事兒,這種打罵孩子的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網癮”會毀掉一個孩子,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點夸張,但是聽起來總能找到具體的例子,而且聽得多,對家長的震懾作用也很大。
那么,“網癮”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有哪些呢?
1.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有研究顯示,長期沉迷于電腦游戲的孩子,
每天在持續用電腦游戲的時間,
平均每分鐘眨眼睛7.65分鐘,
而且視力平均每分鐘只有眨眼睛7.67分,
這個數據也足以讓人擔憂。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沉迷游戲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沉迷其中,
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
2. 影響親子關系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沉迷游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家長不懂得如何和孩子溝通。
他們只知道手機里面的游戲是什么游戲,
所以家長根本沒辦法和孩子好好溝通,
能想到的只有打罵孩子,
這也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法。
為什么家長們不懂得溝通呢?
家長們不懂得和孩子溝通,
會導致彼此之間有隔閡,
因此在溝通中容易出現爭吵,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家長們認為應該多陪伴孩子,
但是缺少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很多孩子都沒有自律性,
就算有時間陪伴孩子也不知道自律,
因此沉迷手機是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
家長們不要把責任都推給手機,認為是手機害了孩子。
在《少年說》中,高二男生張晨曦上臺向父母道歉,
說出自己的心聲,
曾經以為考上了大學才是人生的王道,
結果卻在回家的路上因為一場自殘跳樓自殺而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