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孩子厭學訓練哪家好?
距離2020年12月31日,“寧波青少年心理障礙診療專家、寧波市心理學會秘書長、寧波市育兒心理健康輔導站專家、寧波市心理危機研究會成員、寧波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督導員、寧波市心理健康促進會心理干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云曉發表了一份《關于開展〈家庭教育懲戒與心理咨詢師“大討論”的提案》。
● 這項調查中,50.1%的受訪者提及,當時懲戒與心理咨詢師關系非常大,父母有沒有被收容教養,與他們的關系到底怎么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調研來看,類似的個案并不鮮見。”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孫云曉介紹說,《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后,相關內容的懲戒措施出現了明顯的效果,其對受訪者的態度和心理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具體實施過程中,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仍存在爭議。
● 有些學校很少組織或沒有針對性的檢查,對有問題的學生予以干預處置。比如有些學校很少甚至不進行懲戒,但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懲戒,對有問題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處理。
● 教師對待學生有合理的期望。他們希望學生能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而不是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那些因壓力過大而抵觸的學生,他們對壓力過大,往往就會失去信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開始懷疑學習的意義。
這些學生的行為習慣往往是受到情緒的影響。比如,有的學生在受到批評后,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而變得不愛學習。這樣的學生,往往容易受到老師的批評,受到同學的嘲笑,同時也會受到家長的指責。這兩種情緒讓他開始討厭老師,進而討厭學校。這種情況,往往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 對策
教師對待學生的批評應該做到:
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盡量客觀公正。不要諷刺挖苦嘲弄學生,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厭學情緒。要進行有效的批評教育,既要考慮學生的自尊心,還要注意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并且要把握住批評的“度”。
●
(1) 把握好批評的“度”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度”,絕非是“溺愛”。父母要把握好“度”的尺度,教育的原則就是把握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一味地批評,更不可以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孩子扣上“不聽話”、“固執”、“不懂事”、“愛搗亂”等帽子。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羅嗦”,是因為我們沒有搞明白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也沒有去探尋他不聽話的動機,所以當我們感覺很“苦惱”時,要知道他不聽話是因為“多動癥”,而不是因為“多動癥”。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4. 不聽話,其實是孩子需要我們大人的正確引導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性格特別內向,不愛說話。
但是上了小學之后,性情大變,她甚至在日記中寫到“我不想讓別人把我當成小寶寶,我想要自己做主?!?/p>
從那以后,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允許我們任何人打擾,甚至不允許我碰觸碰任何東西。
女兒讀到這里,她的情緒變得很低落,我問她為什么,她也不說,她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著,后來被逼得跳樓了。
于是,我勸他在外面多陪陪陪孩子,少玩游戲,減少接觸手機的機會,他不情愿地答應了。
于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
我和他爸去麻將館看牌,媽媽和他在牌桌上打牌,父子倆人都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玩起了手機。
當我們在喊孩子吃飯的時候,他一邊玩手機,一邊回應著:“爸爸,你還要看多久呢?”
“我再看10分鐘行嗎?”
“當然行。”
“好!”孩子答應了。
但10分鐘后,孩子仍然沒有停下來。
“昨天的琴已經彈了15分鐘了,5分鐘過去了,你現在還在看手機!”
“再看10分鐘行嗎?”
“不行!”孩子開始不耐煩了。
“那好吧,再看10分鐘行嗎?”
“不行!”
過了10分鐘,孩子還在看,爸爸說:“再看10分鐘行嗎?”孩子說:“不行?!?/p>
“再看10分鐘就行,再看10分鐘行嗎?”
“不行!”爸爸說:“再看10分鐘行嗎?”
結果孩子說:“不行,我要看10分鐘!”
爸爸說:“再不行,關你什么事!”
孩子還是不愿意關電視,媽媽生氣了:“你再不關掉,我就把你的電視關掉!”
孩子還是不動,媽媽又說:“現在關了,你就不能看了,必須把電視關掉!”孩子還是不動,媽媽又說:“必須把電視關掉!”
孩子還是不動,就又開始哭鬧了起來,媽媽依然關掉電視,孩子依然不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