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孩子厭學的方法?
厭學,不想去學校、不想看書、不想寫字、不想學習、不想上課、不想做完作業、不想睡覺等等。
這個是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而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也許會感到害怕、緊張、焦慮,也會產生厭學情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孩子離開父母的庇護或家庭進入社會后,也需要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合作,來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他們需要在與他人交往中學習和社交,在被接納的情感和情緒中成長。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厭學的問題。
在孩子厭學的問題上,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四大類:
1 成績下滑
2 社交恐懼
3 情緒問題
4 行為問題
5 親子關系問題
如果孩子厭學,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厭學的原因,從心理上分析:
厭學,一般有如下四類:
厭學
1 學習有壓力、負擔過重、壓力過大
2 人際交往不良
3 沉迷網絡世界、游戲
4 去學校“消極怠工”,不想上學
5 學習效率低下
6 按時學習,看書學習成績也差
6 在學校不開心,通過玩手機獲得滿足感
7 情緒低落,通過玩手機獲得“緩解壓力”
8 沉迷網絡世界,導致食欲不振、睡眠不足
9 考試焦慮,通過玩手機獲得“緩解緊張”的考試焦慮
10 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
11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12 學習效率低,陷入困境
初一 知識鏈式倒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初一 學會了 但卻不懂得如何運用
初二 知道怎么辦,總比學習上困難
初二 會出現煩惱怎么辦,考試前緊張,生怕考不好
初二 該如何對待叛逆期的孩子
1、對癥下藥,才會有好的教育
一味指責打罵,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更加煩躁
2、采用巧妙方法,讓孩子遠離叛逆
1 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父母關系惡化,孩子更加不愿意和父母說話,這就需要父母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要減少與孩子的爭吵,尊重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比如不要老講大道理,說吃糖對牙齒不好,多吃青菜對身體好,適當的說孩子應該就會聽,但是過多的說教,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會拒絕接受父母的建議。
2、放低姿態,俯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姿態,在和孩子做朋友的時候,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樣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距離感和厭惡感。家長也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敞開心扉,平等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交流,而不是對孩子頤指氣使式的教育,這樣孩子會更加不喜歡和家長進行溝通,家長也能夠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發現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3、學會傾聽,及時進行反饋
很多孩子到了叛逆期,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父母的說教根本就聽不進去,只會認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對的。在孩子的眼中只有父母的抱怨聲,孩子的反饋很大幾率會變成家長的抱怨。當父母不斷的抱怨孩子的各種毛病時,孩子也會接收到這樣的信息,對父母失去信心,有的會選擇厭學的方式去外面尋找慰藉,而有的則是會對父母冷漠對待,以自我封閉式來逃避責任,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交流,也不能及時糾正過來。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傾聽,這對于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4、 學會傾聽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少問孩子“為什么”,多去問他們“為什么”,多問孩子“為什么”,孩子就會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有了思想,也就不會“杠”到底了。
5、 尊重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也需要尊重,父母有時候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做法“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會在心里逐漸失去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在父母眼中成為無用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會缺乏擔當,更加容易沖動,難以控制,也會釀成大錯。
6、 用愛去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愛要勝過一切“言傳身教”,孩子不明白的道理對父母而言是難聽的,但父母的行為遠比孩子的理解更有說服力。
做孩子的朋友,理解孩子,學會帶著孩子去表達,讓孩子知道有時候“頂嘴”的行為會給父母帶來多大的不便,有時候孩子頂嘴的行為,恰恰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也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父母要先學會自己“降維”,給孩子足夠的“降維”的時間,允許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否定。
我:上面的事情其實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換位思考的大智慧,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戲,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息:每次你都這樣,我聽了很煩,你就知道說教,但是這種做法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好的吸取教訓斥。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