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厭學貪玩,很愛玩游戲,家長、老師多次勸說都沒用,最后實在沒辦法了才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在診室里,心理咨詢師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和父母的關系怎么樣?他回答:還可以。
咨詢師又問:還有呢?他回答:很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咨詢師繼續問:你們夫妻之間的關系怎么樣?你們有什么共同語言和話題。孩子不說,父母也不說。這樣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孩子不說,就是父母的問題。
可是當父母和孩子這樣交流的時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樣的?他在表達的時候,父母能感受到嗎?孩子說的時候,內心是輕松了,是舒心了,還是擔心孩子做不出大的問題。
所以父母要把這個問題看作是自己的問題。
當父母把這個問題看成是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父母們會經常對孩子這樣問。
你是不是每次考試都很緊張呀?
你是不是考試前都做過什么準備?
你有沒有去學校上課了,你能不能好好聽課啊?
我們怎么跟孩子說的?
我們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
這樣一想,父母們就會發現自己還有話要說。
第二天,孩子就會開開心心地上學去。
其實,跟孩子說這些話,孩子們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只是他們感覺到父母在關心他們,父母不是說這些話,只是抱著一種輕松的態度,平等的態度。
所以,我們要注意跟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要溫和而堅定。
第三,不講道理,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很生氣。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粗暴地說“好好學習”、“努力學習”,還要講道理。
當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時,是希望孩子能夠達到我們對他的期望,當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的時候,是希望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當我們說“學習有什么用,給我好好學習”的時候,我們是在告訴孩子,他的學習是有壓力的,還是他的愿望。
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會愿意接受我們的建議呢?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他就會慢慢變得沒有目標,感覺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連生活中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還需要我們來干涉。
對于孩子來說,我們是在引導孩子,讓他自己去努力學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很好地指導孩子學習,孩子也沒有學會如何正確的學習,那么學習就會變得很痛苦。
我覺得如果我們不幫忙,孩子學習就會越來越差,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會讓孩子沒有目標感,對于學習就會變得更加的迷茫,從而沒有學習的動力。
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試試這樣的話術,多跟孩子溝通,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讓他們對學習產生一種渴望,這樣孩子就不會把學習和父母,形成對立,所以我們要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自己知道學習的意義,他們自己要知道,我們家長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而且我們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在學習上面感覺到快樂,而且我們要付出多少時間,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其實學習也是在給我們自己的進步,當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畢竟學習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當孩子學習進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孩子的這些優點用這個方法去激勵孩子,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其實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家長和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獲得一些學習的成果,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的學習,就可以和孩子的學習進行一個很好的交換,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而且很多東西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枯燥的,所以我們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可以根據他的情況把學習目標進行一個細分,然后再將學習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去完成,在完成學習目標之后,孩子才可以更加的去進行放松,那么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狀態去迎接接下來的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