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厭學
厭學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情緒上產生了問題,包括孩子在內。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要是孩子長期處于壓抑的狀態,性格也會變得孤僻、自卑,甚至會產生抑郁心理,那么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由此產生的原因,有幾個,厭學已經成了孩子的常態。
今天,老師跟各位家長分享幾個關于學習動力的案例,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啟發啟發。
案例1:
我是一名初二學生的家長,我家孩子所在的年級,在班級中屬于中游水平。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算得上是比較聽話的那種,但是進入初中之后,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對家長的話也不聽。
有時候開始還會和家長頂嘴,但是后來就開始變得叛逆了,根本無法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
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就像是貓和老鼠。
好在我和孩子的關系好,孩子也愿意跟我說說心里話,現在孩子學習也非常努力,在班級上總是名列前茅,是我們家孩子的學習榜樣。
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我總是注重精神層面的交流。
那次我和孩子發生沖突之后,我就去看書,也不管孩子說什么,我都能給孩子正確的回應。
但是,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有看過書。
在這期間,我也曾經遇到過孩子和我有過矛盾沖突,我就非常暴躁,也會爆發,但是,事后,我會反思,我是怎么和孩子走到這一步的。
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我深深地意識到,父母的高焦慮,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想讓孩子成績好,又不能完全依靠補習班,還要從孩子自身找原因。
我們需要先把孩子從低谷撿起來,從孩子的弱項開始,一點點進步。
只要孩子愿意去改變,愿意去學習,成績也會一點點提高。
我相信,有了父母的信任,孩子會更加的自信,開朗,努力,無畏。
孩子也會慢慢的恢復信心,獲得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父母主動地詢問孩子,孩子也會以一種敷衍的態度。
那孩子就會越來越沉默,最后只能藏在心里,因為害怕父母的責罵,不敢向父母說什么。
但是父母給予孩子的卻是信任,所以孩子的內心就會越來越沉默。
一、不要把孩子當做孩子
有時候,父母也有自己的無奈。
比如孩子交的作業質量不高,父母就希望孩子趕快把作業完成,就像自己當年一樣。
孩子想吃一口飯,父母馬上就會把食物端走,然后一口一口一口地喂給孩子。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眼里只有作業,只有知識,沒有生活。
另外一種是父母自己本身不想學習,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就會變得非常煩躁,索性躲到自己的房間里,不想寫作業,發展到最后就發展到了厭學。
孩子出現厭學,其實和父母有很大關系,家長如果把孩子當做孩子,那就很容易和孩子有爭吵。
面對孩子厭學,家長應該這樣做
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厭學呢?
首先,學會傾聽孩子的厭學情緒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很多父母一開始會認為孩子出現了不想學習的情緒,就是因為懶惰、不上進,但是如果家長一開始就對孩子不上心,總是想著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就會導致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其實孩子因為父母的逼迫而產生了厭學情緒,很多孩子不愿意去上學,都是因為父母總是對他們要求太高。
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學會傾聽孩子的厭學情緒,就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厭學的情緒,從而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和孩子產生共鳴,才能夠有可能針對性地去了解孩子的情況。
其次,幫助孩子重新樹立自信
如果孩子已經因為厭學情緒而導致考試成績下降,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責罵,而是要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激勵孩子樹立自信心。
通過自我肯定,讓孩子重新燃起學習的熱情,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慢慢的產生。
最后,父母一定要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能夠自我否定,那么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自我否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夠多。
其實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孩子厭學是因為父母給予的壓力太大,超過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意見,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去交流,不要總是拿孩子的成績去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更多的去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收獲的,自己可以變得更好,能夠更有動力學習。
以上這些,都是我對一些家長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