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孩子老師如何解決?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
厭學,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能夠讓大人與孩子,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學習方法,都是對自身的認識,對自己人生目標的不斷實現,對未來的指向。學生為了實現人生理想,就一定要有動機,要使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他們通過這個過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厭學,或者不愛學習,是在逃避
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家庭問題,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學習方法問題,也有可能是與同學的學習方法有關,或者是抗誘惑能力差等等。
1.首先,他們需要的是滿足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被認可”,他們認為是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在哪里得到了實現。比如說,有些孩子會通過手機游戲來滿足自己被認可的感覺,或者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比較容易找到一些自我認同感,
也就是自我價值感。
2.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被認可”的感覺,就會在虛擬世界尋找自我,比如說,在游戲里,大家都是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或者是跟別人聊天,沒有任何一個環節,沒有任何一個環節,他是一直在迷茫的,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那么他就會到網絡上去尋找,從游戲中找到自我價值。
3.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成就感,比如說,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說有一個特長,或者是口才或者是一些優勢,那么他就會沉迷于網絡游戲,因為游戲能夠帶給他成就感。
4.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那么他就會到網絡游戲里面去尋求這種成就感。而游戲的時候,就會去追求那種虛擬的,沒有任何壓力,這種現實和虛擬的差距會讓他在游戲中去尋求,他在網絡中能夠有價值感,這就是孩子沉迷于網絡的根本原因。
3. 跟家人之間的親子關系不好,孩子只有通過游戲來彌補內心的空缺,從游戲當中找到存在感。
那我們如何做才能把孩子從游戲當中拯救出來呢?
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首先我們家長要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
如果我們的孩子自卑的話,那么我們家長就要和他有足夠的自信心,我們要去幫他把孩子當做正常的人,孩子才會有信心。
然后我們要多鼓勵孩子,當我們孩子做一些積極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孩子。
我們家孩子是個男孩,是個非常渴望被肯定的孩子,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
我知道,對于小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只有我們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我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然后我們才有能力去做好一個好的榜樣。
比如說,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在他哭的時候,會給他講睡前故事,給他講睡前故事。
可是,當他長大了以后,我們家孩子就不聽我們的話了,那我們就會要求他以后改掉這個習慣。
可是,我們總是這樣去要求孩子,我覺得,對孩子來說,他只是需要一種東西,一種自己喜歡的東西,這種喜歡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會覺得這是他自己得到的。
當他有了這種感覺,他就會漸漸有了一種滿足,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可以隨意得到的。
第二個階段:孩子2-3歲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和自己說的話很多,慢慢的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他就會發現自己開始占有欲,喜歡上什么東西,會跟父母說,會跟任何人分享,如果父母拒絕他,他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一個錯誤的,他就會開始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開始討厭自己,從而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第四個階段:孩子到了7-8歲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他開始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父母去幫他做,他開始出現了厭學的心理。這個時候,孩子的叛逆的心理會更加嚴重,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想法,他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想再受到父母的管教。
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此時此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作用了。家長只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感覺到家長不理解自己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
第三個,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沒有及時的溝通,沒有及時的對孩子進行關注。
家長對孩子來說,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夠得到什么的,只是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沒有花時間去關注孩子的成長,沒有陪伴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沒有關注孩子,而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溝通,也不知道和家長進行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