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10歲孩子得了厭學癥
這兩天被“主唱桃樂”的新聞刷屏了。
可是網友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因為在田家校共處的28天里,孩子一直在重復著他們在學校的生活,同時為了營造家庭氛圍,他們也只顧著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在山上燒菜,媽媽就在旁邊聊家務;
她看電視,媽媽就在旁邊看書;
做家務,媽媽就在旁邊,看書……
這些畫面,既讓孩子感受到了愛,也讓孩子充滿好奇,但是她們都不愛學習,也沒有好好學習。
其實,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也很無奈。
很多孩子不是不愛學習,而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才會在父母的催逼下,變得不愛學習。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
”:
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意思就是說,當家長反復地對孩子嘮叨、催促、監督時,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就會逐漸表現出來,而家長的催促、監督控制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排斥,甚至厭惡,從而從心理上逆反。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其不停地嘮叨,還不如采用相對溫和的教育方式,將孩子的不良習慣逐漸扼殺在萌芽中。
因此,父母要想讓孩子學習好,自身就要先管好自己。
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越要給孩子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不讓孩子受到影響;
越是長大的孩子,父母越要懂得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讓他們去努力的調整自己。
否則,就會導致孩子與父母越走越遠,最后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影響孩子的學業發展。
父母要懂得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1、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孩子鼓勵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安靜沉穩,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作為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去表現自己的長處,多去挖掘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變得更加優秀。
2、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很多事情,父母都替孩子做了,導致孩子失去了自我能力,失去了生活的動力。父母一方面要為孩子規劃好孩子的生活,做事情的每一步,并且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嘗試,讓孩子可以嘗試著自己做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還是需要在安全范圍內給予幫助。
如果孩子不擅長做選擇,父母需要做的是放手,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做選擇。父母的幫助能夠幫助孩子緩解和解決問題,但也能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孩子總是被動接受父母的想法,還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焦慮,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適時的引導。
3、鼓勵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主動思考,可能是因為很多父母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決定孩子的問題,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導致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是故意為難父母,只是想要尋求父母的幫助,父母卻不愿意給孩子提供幫助,孩子就會感到很無助,會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體會到被關愛的感覺,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積極面對未來的問題。
4、拒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打罵孩子也是一種暴力,只有懲罰孩子,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正確的做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該避免使用暴力,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不聽話。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用溫和的態度去溝通,而不是打罵孩子,因為打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
【筆者寄語】
家庭教育是需要父母多動腦筋的,用對方法才能讓孩子更加的聽話,不是盲目的用暴力去教育孩子,而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考慮,思考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去尋找方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打罵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