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后,便意味著進入了真正的應試教育時代,孩子能在學業這條路上走多遠,在很多程度上深受家長成績觀的影響。
有的家長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上面,重點強調過程。有的家長把重心放在關注孩子考試成績上面,重在看結果。兩者出發點不一樣,自然對孩子的心態也不同。
對于心態好的家長來說,孩子只要努力了,并且講究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培養孩子學習思維,只要孩子擁有了出色的學習品質,偶爾一次成績不理想,并不會影響孩子以后的學業之路。但是如果家長心態不好,看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輕則批評,重責打罵,保證你會毀掉孩子的學業。
我想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來,但是該如何做到呢?聰明的家長往往這樣做,下面我結合多年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的經驗,幫你更新觀念,給你一些方法供參考。
一、孩子一次或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讓我們看看老師、家長和孩子的表現。
1、老師不滿意,因為孩子拖了班級成績的后腿,這有可能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應試教育是一個拼成績的時代,不管用評級法,還是用分值法,都是衡量孩子學業水平的方式。因此,對于學校老師們來說,誰也不愿意看到班里學生成績很糟糕,因為這樣的學生一多,就意味著整體教學質量的下降,必然會影響老師評優和績效。有些老師性子急,脾氣也不好,一旦在班上批評那些成績拖了后腿的同學,會讓這些孩子以為老師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既而易使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事實上,有少數老師真就只喜歡成績好的學生,不喜歡成績差的學生。
2、家長不滿意,因為孩子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期望,這有可能導致家長責罵孩子。
絕大多數家長都特別在意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因為每一個家長都是從應試教育時代走過來的,他們當學生時對好成績的渴望已經根深蒂固。因而,當家長發現孩子考試成績特別不理想時,會產生焦慮心理。而焦慮之下又容易產生情緒失控,把不滿發泄在孩子身上。有那么幾次,就容易使孩子對考試,對成績產生一種心理恐慌,怕考不好會被爸爸或媽媽責罰。這種恐怕會演變成壓力,甚至是焦慮,導致孩子以后在學習中靜不下心來。
3、孩子不滿意,因為不相信自己竟然那么差,但又不知道自己哪出了問題。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一次測驗,每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試,孩子的成績都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親戚朋友問孩子考的怎樣,會讓孩子因為不理想的成績產生心理自卑感。最初是對自己不滿,試圖找一個理由證明自己并不是那么差,但是孩子又找到問題在哪里。假如家長不能夠幫助孩子解困的話,會讓孩子慢慢放棄努力,開始逃避對學習的專注。事實上,有不少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就是一路跌跌撞撞這樣走過來的,直到最后絕望不得不放棄學業。
二、家長的成績觀決定著對孩子的態度,或讓孩子重新雄起,或讓孩子就此頹廢。
1、心態樂觀的家長,會從孩子不理想的成績中反思問題。
理性的家長往往樂觀看待孩子暫時不理想的考試成績,因為他們清楚一個事實,成績不理想一定是自己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孩子學習思維,進行有效學習時間管理方面出了問題。當家長從這些問題中深入反思自己時,就一定會結合平時的家庭教育進入查找問題。因此,持樂觀心態的家長,并不會對孩子進行責罰,相反會把責任攬過來,以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可以說,這樣的家長極容易讓孩子擺脫對不理想考試成績的苦惱,既而輕松面對以后的學習。
2、心態糟糕的家長,會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泄在孩子身上。
我這些年沒少接觸過心態糟糕的家長,他們平時不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光指望著學校老師能教好。可是這樣想有道理嗎?老師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可是需要課外做大量的復習和鞏固的啊,如果離開家長的輔助,只為完成那點有限的課外作業,根本沒有辦法讓孩子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科學和復習和鞏固,甚至是拓展學習。只要家長對孩子不理想的考試成績持不滿態度,甚至把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實際上就已經早早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催毀了。這樣的家長很多呢,中考時有一半學生上不了高中,你想想看,這些孩子身后站的都是什么心態的家長啊。
3、夫妻兩個對孩子成績的分歧,容易讓孩子選擇消極逃避。
我經常做家庭教育個案指導,我發現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夫妻兩個人只要對孩子的成績持不同的觀點,一個特別渴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績,另一個則認為孩子再大一點自然學習能力就強了,或者考不好又有什么呢?結果往往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就會變的越來越消極。其實這并不難理解,因為對孩子學業持無所謂的態度,恰好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孩子看來,爸爸(媽媽)能接觸我這樣的成績,我干脆以后就這樣“學”吧。當孩子選擇了消極逃避后,保證考試成績一次不如一次。
三、家長正向激勵孩子,圍繞試卷分析查找問題,教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1、正向激勵孩子,讓孩子從沮喪中走出來,避免懷疑自己,失去學習信心。
家長需要清楚一點,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當一次或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不可能馬上就陷入消極的逃避,而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幫助,能走出眼前的困境。因此需要家長理想孩子,接受孩子不理想成績這一現實,這才是真正接納孩子全部。正如有一位媽媽對我講:“老師,我特別理解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那份苦惱,所以,我會微笑著對孩子講,寶貝,別灰心,媽媽不會因為愛你的好成績才會愛你,而是因為愛你而接納你的全部,包括不理想的成績。”孩子聽媽媽這樣一說,還特別感動呢。
2、家長要抽時間圍繞孩子試卷進行分析,查找到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有一位父親發現孩子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后打焉,就對孩子說:“兒子,不要總想著這次沒考好的成績,相反這還是一次非常好的發現問題的時機呢。”孩子就問爸爸:“我不明白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爸爸說:“通過試卷分析,我們就能找出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啊,找到問題就好辦了,我們可以逐一去解決,解決了問題,你成績自然就提上去了。”聽爸爸這么一說,孩子就馬上開心了。從這對父子的對話中,你是否發現這位父親就非常理性,他知道怎樣關心孩子,把孩子的苦悶化解了。
3、教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做孩子學習的好伙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心理安全感,才會每天生活的開心快樂。而考試成績如果不理想,其實也容易讓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就如我前面講到的,孩子會擔心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或責罰。而作為家長來說,想讓孩子擁有學業的心理安全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做孩子學習的好伙伴,才會讓孩子隨時能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力量,感受到他們的關愛。如果家長忽略這些,你即使每天監督孩子趕快去寫作業,那相當于你根本沒有真正幫助孩子。
四、重新培養孩子生活與學習習慣,不斷增強孩子學習的意志力。
1、與孩子同步生活作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所帶給的力量。
我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多年,課題重點就是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好習慣好品質,我發現在優秀成績的孩子家里,往往都有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家長愿意和孩子同步生活作息,以自己的節奏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節奏。不用多,有半年或一年時間就可以讓家庭秩序特別穩定。其實這已經習慣的力量,能夠讓孩子清晰地感受到,如果你的孩子偶爾成績不理想,一定要優先整頓家庭生活秩序,重新建立起生活節奏。有良好的節奏,則容易讓孩子心靜下來,不會學習時想著玩兒,而是玩時專注,學習時也專注。
2、家長不妨拿起孩子課本,共同學習與探討和交流,讓孩子不再孤軍奮戰。
我的孩子從小學階段開始,一直持續進行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培養,結果孩子學業成績特別穩定,并且每天玩的時間相對同齡孩子要多出不少。我的經驗性做法就是,經常拿起孩子的課本,把孩子所學的課程都熟練掌握,經常在做親子交流時,隨機就融入一些學過的知識作為話題,有時還引入到游戲環節。這就是我經常倡導的玩中學,因為孩子學過的知識必須要用啊,課本知識生活化應用恰好可以讓孩子深入理解知識本身,又能達到復習與鞏固的目的,還可以讓孩子學習不再是孤軍奮戰。
3、通過縱向比較,讓孩子看到好習慣堅持的成果,增強孩子對學習的信心。
有心的家長會制作一份表格,把孩子歷次考試成績填入,并繪成一條曲線。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實際上這就是一份直觀的成績量化圖表,讓孩子通過這條曲線的波動變化看到自己成績是否穩定。如果孩子這次成績不理想,肯定是在波谷段,這時就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并結果試卷分析,讓孩子清楚,原來是最近自己好習慣養成不到位,有平時生活和學習中的懶散現象,才導致成績走下坡路的。通過正向引導和激勵,并把查找出來的問題解決了,待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后,保證孩子成績呈上升趨勢了。
4、鼓勵孩子放下手機和電腦,并做好榜樣,拒絕誘惑來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事實上,當你的孩子最近考試成績下滑很快時,一定是受到無關因素的干擾,干擾因素大都是孩子時間管理意識淡化,玩手機游戲過多,或者玩電腦游戲過多,或者占用了本該學習的時間,或者你減少了對孩子有效的陪伴監督等。可以說,孩子的意志力培養,恰需要家長做好榜樣來帶動,因為孩子每天都在看著你怎樣做呢,你玩兒人家自然也效仿你。如此說來,落實好學習計劃必須要以拒絕誘惑為重點,甚至重點攻克的難題。當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后,意志力自然就不斷被強化了。
結束語:通過這篇文章的分析,我想理性的家長一定會深入思考,當面對孩子不理想的考試成績時,身為家長們到底該為孩子承擔些什么?答案很簡單,肯定是責任與付出。如果我們每天只扯著嗓子吼孩子,趕著孩子去學習,那肯定是你的失職,因為你光動嘴了,并沒有做孩子真正的學習伙伴。良好的家庭環境,擁有正確的成績觀,盡職盡責落實好家庭教育計劃,與孩子每天開心相伴,這就是幸福家庭的本質模樣。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