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多孩子厭學怎么辦?
這個問題越來越大了,學校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最開始的行為和情緒,都對“自我”有了更大的要求,因此他們就開始出現(xiàn)厭學、自暴自棄,不愿意寫作業(yè),甚至出現(xiàn)了暴力行為。
當家長們回到家里,孩子又開始不寫作業(yè),問什么都不說,和老師交流也不順暢,對學習也不上心,簡直就是無可救藥。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們看著這個“不聽話”的,頭疼、焦慮,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有的家長直接就上手了。
其實,這個時候,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快速的糾正厭學的狀況,走出厭學的困境。
01、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
孩子的厭學,通常出現(xiàn)在以下三個階段:
一、把學習看成負擔,被動的應付
學習是一種需要干預趕緊去爭取,卻忘了自己最該干的事。
在當下的社會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于學習都抱有極大的熱情,但卻把學習看成負擔,為什么父母會這么說呢?
因為孩子把學習看成負擔,負擔過重,體驗到的是滿滿的挫敗感,是父母的失望,是父母的失望。
他們沒有從學習中獲得一點樂趣,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只是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完成任務,對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目標產(chǎn)生質疑。
二、對學習的渴求不滿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重視,所以在學習中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總是給孩子定很多的目標。
孩子小小的年齡就被這樣就被這些目標所束縛住,根本就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這也是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
三、孩子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學習,而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意義是對立的。
四、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
在父母眼里,學習是孩子的天職,在孩子的學習上父母可謂是費盡心力,而孩子的成績也并不是他自己能夠得的,所以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父母就會令他們感到焦慮。
五、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德教育。如果父母沒有以身作則,那么孩子就沒有良好的品德和基本的三觀,也就談不上會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要身體力行,更要以身作則。父母們要以身作則,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多陪伴孩子,每天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和孩子做親子閱讀,或者帶孩子戶外活動。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那么孩子自然會得到高質量的陪伴,會更加堅定地對父母的愛和傾訴。
4、學會傾聽
孩子說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家長在看到孩子說了一些與事實不一致的話時,先不要急著去糾正,要先傾聽孩子說的話,讓孩子表達出他的想法。這種傾聽是一種了解孩子、想要了解孩子的傾聽的行為,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注意力也在他的這件事上,這樣孩子會更加愿意與父母進行交流。
3、不逼迫孩子認錯
家長看到孩子認錯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尊重,然后再做出正確的引導。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家長是能夠理解他的,并且給他改正的機會。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去買一些他喜歡的東西,以此來給他一個認錯的機會。比如當孩子執(zhí)意要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他,不可以買玩具,而且還得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話,那么以后就不可以再買這個玩具了。家長如果妥協(xié)的話,那么他今后就會認為這個東西就是可以拿得到的。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