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如何轉變厭學的孩子
前言:
從2020年的一份論文來看,我認為厭學已從一個問題引入:為什么要上學?它的答案是:上學太痛苦了。不上學是厭學。上學之后,對學校學習的控制會降低。不上學,對學習的控制又降低。因此,要在家里休學至少7天。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除非萬不得已,還是要休學。我個人認為,休學一年并不能使學生徹底脫離學習生活,對身心健康也沒有太大影響。而且,學生在休學期間,也沒有形成正常的學業能力,與家人相處時間也沒有增加。
不過,我在考慮休學之前,還是要考慮一下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
首先,孩子“不去上學”有其自身的原因。很多孩子不去上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內在有強烈的沖突、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等。
而這些情緒是“高壓”下的產物。
第二,家庭本身的因素。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只關注孩子的分數,導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發育。只注重孩子的成績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抱有過高期望。所以,孩子也會把自己的目標,強加在自己身上。而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時,就會表現出失望。
第三,家教寄養方式的不當。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把自己的希望都壓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承受不住壓力,所以就會產生壓力,也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
第四,沒有培養出正確的學習觀。如果孩子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那么他就會完全失去學習的動力。而且,孩子一旦學習上出現了錯誤,那么就會產生一種認知上的偏差。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很難取得回原來的成績。孩子會逐漸放棄學習,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第五,如果孩子是因為不能忍受挫折,就會逃學、厭學?,F在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是矯情、脆弱,是被慣壞的、脆弱的,必須嚴厲的管教。當孩子學習受挫以后,就會反抗,為了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脆弱,而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逃避學習。當孩子沒有辦法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面對學習,又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
那么,對于家長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過重的學習壓力呢?
·提高孩子學習動力。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需要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幫助孩子學習,讓孩子可以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如果家長覺得學習壓力大,孩子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有的孩子會選擇逃避學習,有的孩子則會選擇逃避學習。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鼓勵,讓孩子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家長應該給孩子一些學習的獎勵。
·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主感。
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要一味地去責罵孩子。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給孩子鼓勵,給孩子加油打氣,讓孩子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會到成就感。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家長應該給予幫助,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家長一味地包辦代替孩子去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懶散,越來越懶。
·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不愿意去求助于家長。當孩子感到無助的時候,他們也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面對問題。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沒有給予幫助,反而一味的責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想學習。家長要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要學會給予孩子成長的自信心。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急于求成,這就導致了孩子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只知道跟隨,卻不去行動。也因此孩子就會逐漸的開始討厭學習。也就是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當家長要讓孩子主動學習時,要做到明確告知學習的目的,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興趣。
每個孩子對學習都會有一定的興趣,比如學習鋼琴、繪畫、樂器等,都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豐富的知識,才能產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能讓孩子真正的從內心產生學習的興趣。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多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應該多多少少要注意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坐在旁邊盯著孩子,看到孩子有不會的題立刻就問孩子,還有不會的題目的時候又去盯著孩子。這樣的環境都會讓孩子更加的沒有自信心,在學習的時候更加的容易走神。家長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有利于練習的習題集,并且要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能夠克服學習的過程中的各種障礙。
當然,除了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做孩子的依靠,讓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困難,父母一直在身后支持著他,給他鼓勵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批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