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孩子厭學的書
01
本書中,作者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學校的一個媽媽發現,自己原本成績優異的兒子,最近一段時間變得厭學。
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也沒法完成作業。
問及原因,他說:“這段時間太累了,不想去學校了。”
媽媽聽了就很生氣,直接說:“你怎么回事?你怎么回事?整天就知道玩手機?”
誰知,小男孩不僅不說話,還緊緊抱著手機,一直低著頭,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
小男孩的媽媽,一邊批評孩子,一邊又懊惱地說:“就知道玩手機,你看,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后怎么辦?”
“我女兒這么小,不知道手機是怎么來的,她爸也不可能沒收她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平時多看書,多陪她。”
小男孩的媽媽很無奈地說,“現在的孩子手機已經變成了電子產品,被父母沒收的都有些許是眼淚,但其實還有一些很溫情,他們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孩子慢慢變得更加自信。”
手機也成了孩子打發時間的工具
在現在的生活中,手機已經成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對孩子來說,手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用來查閱資料、學習,還可以放松身心,這就讓很多孩子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近視人數約有45.7%,其中高中生近視比例為74.4%。高中生的近視率與年級相比,高了19%,其中高中生是高發人群的第一批“近視”,初中生是重點人群中近視眼。
不僅孩子近視,很多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記者采訪了其中一位30歲的專家,他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調查發現,當人們在接觸一項新事物時,在這項新事物的印象中就會形成一種新印象:“當時我并不是總是很了解這個新事物,我是從這個新事物中吸取教訓的。”
從客觀因素分析來看,大部分人對于自己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就是因為和現實的落差有關。
很多人之所以會把負面情緒“合理化”,是因為這些負面情緒來自于身邊的人。
如果身邊的人告訴你:“你不可能再去上網,你就試試看吧”;
或者“你看看別的同學都在上網課,你為什么就不能老老實實的聽呢?”
或許你的人生中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了,所以往往會感覺到悲觀情緒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但是不可否認,一個人如果在網絡上接觸到的都是消極的內容,那么,他在現實中就會有可能會把這種消極的態度帶到現實中來,從而引發更多的問題。
2、家庭結構的影響
我們說,有些人的性格是屬于悲觀的,那么家庭結構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有的家庭,父母會說:“算了吧,這孩子就是這樣,慣壞了!”那么,其實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孩子的性格也是不受人們喜歡的,這和家庭結構也有關系。有的家庭,父母過于嚴苛,孩子的心理難以承受,當然也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3、環境的影響
如果家庭結構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如果家庭環境本身是積極向上的,那么孩子的性格也會是樂觀向上的。而這種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就會將情緒作為情緒的一部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于自身的一些小情緒導致的一些負面的影響,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一些孩子因為父母長期過于嚴厲的教育而產生了叛逆心理。
孩子在出現叛逆期的時候,其實最應該注意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對于孩子未來發展起著很大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對待孩子的方式。
避免出現以下幾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一、家長過于嚴厲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從小就是家長的小棉襖,什么事情都會為孩子做主,從孩子記事起就對孩子嚴格要求,他們希望孩子優秀,但是有時候卻不知道孩子也需要關懷,需要父母的呵護。
二、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的問題
很多家長過于嚴厲,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嚴格要求,當孩子做錯事或者犯錯誤的時候,都會嚴厲的指責,也許是家長自己在童年時期也經歷過類似的情形,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十分的嚴格,這讓孩子的在父母的眼里變得非常的“不聽話”。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農村父母并不陌生,因為家境貧寒,很多孩子在家里根本就沒有機會學習,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句鼓勵、一個擁抱都很難實現。
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還會用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來嚇唬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同樣也是如此。
比如,當孩子的父親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當孩子在學校中犯錯誤的時候,有一些父母甚至會用一些比較極端的手段來恐嚇孩子,為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簽。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