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孩子回來說上期末考試前三名的同學享有可以選擇座位的特權,他是上學期的總分第一名,于是有機會選擇了自己最心儀的座位。
作為媽媽,我當然很開心。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就是最近得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后生起的那些感慨。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這學期我和老公突然發現孩子會在家里寫作業(之前他都說作業已經在學校完成,所以并不需要在家里寫什么作業)。于是都非常奇怪的問他是不是這學期的作業突然變多了,課業壓力大了?這娃子回答讓人大跌眼鏡“因為我現在開始寫作業了!”
What?難不成他之前都沒有寫過作業?
真的是非常好奇的問他——那為什么每次老師發未完成作業的名單都沒有他的?——他說老師一定會檢查的作業他一定會完成,其他的,尤其是那些自己以為已經掌握的課程幾乎是完全不寫的。
那為什么還可以考那么好的成績呢?——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多鞏固,多復習。比如英語和語文需要背誦的地方的確是做到了每天很早起床去學習。
可是為什么現在突然要自動自發的去完成作業呢?——“因為我想看看我不寫作業都這么棒的話,寫了作業會怎樣?”
哈哈,很有趣——聽了這話我怎么感覺挺開心的?這孩子顯然在不斷嘗試選擇運用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而且和我期待的方向一致——高質、高效、樂在其中~
再聊下去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原來不只是作業,他之前的“名次”也有一些“水分”,常常會聽他說起某次考試的成績相當靠前,而我也當然全部相信且引以為豪,事實上分數是真,名次未必——想想這孩子該有一顆多么想要獨占鰲頭的心啊。
孩子心中認定,父母堅信不疑,描繪著的畫面就在現實中真實呈現了。
也許暫時沒有那么優秀,也暫時達不到想象的好,但始終相信孩子的用心,始終相信孩子的努力,始終相信他一定會做的更好——這一切就會成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