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意思是說:在教人的時候不能讓他發現其中的樂趣,那么他必定不樂意去學了。
上回我們說到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毀掉孩子的學習興趣?
本期我們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實效的教育現狀,叫家長不要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是不現實的。可是家長也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理性的評估,不要給孩子制定超出他目前能力過多的成績目標。比如:孩子每次考試成績都在70分以下,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目標一下子就定在90分以上,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目標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在制定目標時,家長應該結合實際,給孩子制定踮踮腳就能達成的目標,在每一個階段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才會讓孩子動力十足,更加努力。
當孩子看到電視上比賽節目中很厲害的孩子:“哇,剛才那位姐姐真是太牛了,她怎么認識那么多漢字啊“
媽媽:“她語文學得好啊”
孩子:“語文?那我要是學好語文是不是也能參加這種比賽?”
媽媽:“當然啦,語文課能學好多漢字呢?”
當孩子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跟語文和數學等學科,有一定關聯時。
家長可以借此引導孩子,使孩子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遷移到學校的學科上,從而激發孩子學好這些功課。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建立學習上的偶像會帶動孩子的學習,比如說:給孩子買一些人物傳記的書,讓孩子閱讀。給孩子講述科學家的奮斗歷史等等,這么做其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為孩子無法對那些遠在天邊的大人物產生共鳴,講那么多艱苦奮斗的故事,不如順著孩子感興趣的點,體現一下他所向往的那些大人物們的生活,同時告訴孩子。如果孩子想要過那樣的生活,就必須現在努力。
比如:愛打電子游戲的孩子,就讓這個孩子看看魔獸世界的游戲制作人,告訴他這些制作人的生活就是打游戲。知道怎么才能過上那種生活呢?孩子肯定是不知道的,要告訴他:要會編程,要會寫方案。會編程就要學好數學,會寫方案就要學好語文。
告訴孩子:20年以后你就27歲了,這20年你要是能為了這些目標努力,到時候一定能過上那樣的生活。
孩子心想:嗯,我要加油。
這么做也有利于激發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孩子善于模仿與其親近的人,通常這個對象是父母,家長不僅要重視言教,身教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建議家長不要一回家就看電視,玩游戲,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學習很無聊。
如果家長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庭內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孩子也會感受到學習是件很快樂的事。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也可以適當裝裝傻,讓孩子當一回老師。
孩子:“媽媽快聽寫我單詞吧“
媽媽:“哎呀,糟了,這些單詞媽媽都沒學過,你先教教媽媽怎么讀?“
孩子:“這還不簡單,這個單詞讀……”
試著讓孩子的老師,能夠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在以后上課的過程中也會比以前更加認真,因為他身上還有另外一個光榮的任務,那就是回去教自己的爸爸或媽媽。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極端的情況:
比如:有些孩子就是厭惡某些學科,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放棄治療,反而應該在這門功課上多花些心思,以保證孩子不抵觸這門功課。
比如:孩子就是不喜歡英語,那么家長在給孩子制定目標時不要太過苛刻,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才能保證孩子不放棄這門功課的學習。
最后要說的是一定要保證孩子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在疲勞的狀態下還能對學習保持興趣。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耐心,自律和時間,家長千萬不要急功近利,要學會堅持,才能取得好的結果。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