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星的原因(為什么家長不理解孩子追星)
我們家長們知道孩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有了叛逆期,開始和家長開始對著干。同時,他們也開始有了自己崇拜的明星。他們喜歡了解自己喜歡的明星在干什么,有什么作品。他們會熱烈支持明星并購買相關的周邊。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很多家長都不理解,為啥孩子不好好學習,喜歡追星呢?
01粉明星的原因
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提出在青少年期,青少年面臨的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沖突。簡單來說:他要去判斷自己是誰,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怎樣努力成為理想的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偶像,我也是,我喜歡咸蛋超人。而且每當地球有困難的時候,他會出來解救大家。 —— 劉德華
當青少年明確并解決好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就完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會進入下一個人格要完成的任務。
當同一性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混亂。這個時候,青少年不愿意和世界妥協,對自己感到困惑,非常迷茫,也不知道自己前進的路在何方,無法形成穩定的人格,也適應不了社會。
楊麗娟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一個情況,她因為喜歡劉德華狂追,父親為了實現她的愿望,賣房就為了見劉德華一面。到了后來父親自盡逼劉德華見面。哪怕到了現在,楊麗娟仍然是抱怨劉德華。她的個人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其實就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了。
02偶像崇拜的四個階段
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會有一個重要他人為榜樣。這個重要他人可能是他的長輩、明星或者是歷史人物。
那粉明星就相當于是喜歡一個重要的他人。
所謂偶像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我們把自己對于完美品質的憧憬和想象加諸某人,然后奉他為神明要求他為我們指引方向,這一切只是因為人們自己太軟弱。 —— 胡曉梅
偶像崇拜的過程主要由四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困惑茫然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開始將注意力由外界轉向自身,他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和打扮。無論買衣服或是買其他物品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青少年這個時候既想成為成人,又不是成人。他對自己非常的迷茫,他對自己缺乏認同,特別需要通過外在的方式去傳遞自己的內心:自己是誰?自己要如何發展?
第二階段是認同階段。人們的學習一般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青少年這個時候模仿誰呢?可能是明星,可能是長輩,或是歷史人物。
在認同階段,青少年會尋找周圍的人物作為自己的標尺。周圍的人物身上有青少年缺乏的或是希望擁有的特征和品質。比如,有的青少年會因為某個明星帥而喜歡,或者因為某個明星的性格而喜歡。
第三階段是愿望寄托階段。從根本上來說,崇拜的對象其實是青少年將自己的自我期待和自我定位進行投射,青少年追求的偶像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青少年認為的完美主義者。
比如,青少年喜歡哪個明星的性格,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內心希望擁有這樣的性格。
如此,青少年在理想和現實的平衡中發展了自我同一性。由于青少年的認知水平是不斷提升的,他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更換明星偶像。
第四個階段是崇拜。偶像在事件中的表現,或者言語,或者行動,都會讓青少年產生共鳴。對青少年來說,偶像的生活狀態也是自己渴望的生活狀態。
偶像崇拜的過程就是青少年追尋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03偶像崇拜的利與弊
每個人都有崇拜的偶像,我也有,但是我從來不會因為崇拜對方而忘了自己是誰。 —— 林志穎
從比較好的方面來看,對于青少年來說,明星們作為臆想人物,可以作為親人、朋友或戀人的身份出現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明星們也可以陪伴自己度過發展危機。
比如自己要高考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的高考祝福視頻,自己就會感覺特別激動,好好地準備考試。偶像崇拜對青少年順利度過自我同一性危機有著積極的作用。
從不好的一方面來看,青少年如果沒有建立好自我認知,自我同一性水平比較低,他非常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因投射心理機制對偶像產生認同式依戀,比如稱明星為:哥哥、爸爸或者戀人,投入異于常人更多的時間,卷入關系過深而癡迷追隨和病態追星。
病態追星的青少年會因為明星談戀愛而脫粉,會對明星的行為指指點點。
當青少年對消極明星過于崇拜和模仿時,對偶像的個人行為過于信賴和認同,對于青少年的社會認知會形成干擾,當青少年過分沉迷于與偶像明星的精神交流后,對客觀的世界難以適應,影響個人同一性的形成。
04家長們應該做的
今天到北大演講心里特別激動。我一直把北大的學子當作我的偶像,一直考卻考不進,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到北大當老師。 —— 馬云
父母應與青少年建立平等、對話的信任關系,對青少年更多的關愛、溫暖和接納,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追星,幫孩子分析偶像的優點,促使孩子由偶像崇拜轉向榜樣崇拜。
父母要鼓勵青少年從偶像那里獲得正向的品質,讓青少年正確評價自己,使其自我意識走向成熟,有利于自己的價值觀的確立和身心健康發展。
反之,父母對青少年采取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青少年會特別容易逆反,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自己喜歡的偶像上,來宣泄自己的壓力和焦慮。
父母如果青少年采取溺愛縱容的教養方式,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關心孩子的偶像問題,缺乏必須的教育引導,青少年在偶像的選擇上會更加任性。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