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三年級厭學,三年級厭學
面對兒子厭學的情況,家有男孩五歲,今年疫情期間,我發現兒子不喜歡去學校,一年級的時候,兒子的成績還算不錯,一到四年級,成績就一落千丈,現在又開始不寫作業,只要不上學,其他什么都做不了。不愛看電視,更別說寫作業了,經常會和我頂嘴,晚上睡覺,讓我自己和他睡,看到他小小的樣子,我就很生氣,恨不得動手打他,后來就不敢再管了,打了一段時間,孩子對學習更沒興趣,不寫作業,讓他別看電視,他也不做,我也沒辦法,不知該怎么辦?,F在家有初中,孩子基本不聽我的話,老師說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總是和老師頂嘴。我很焦慮,不知道怎么辦。
孩子是怎么了,為什么總和我對著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孩子到了青春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很強,他希望能擺脫父母的控制,獲得自由,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們會反對父母的思想,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當做小孩子來對待。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老師和同學。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很痛苦,孩子就會出現厭學。
2,孩子和家長的溝通不暢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和同學、父母、老師之間沒有辦法形成良好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交流。
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孩子不想學習,是孩子的身心已經跟父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但是由于父母并沒有在這個時候及時的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時間久了,孩子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打折扣,等到了青春期階段,孩子也不再愿意動腦思考了,就會出現成績大幅度下滑,就出現不愛學習,甚至不愿意去學校的情況。
3,孩子和同學之間沒有共同話題
青春期,孩子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孩子在與人交流時,沒有共同的話題,也沒有共同話題,所以,當孩子在學校或者是在家里,就會不想與同學交流,這就會導致孩子與同學之間沒有共同話題,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孩子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
《少年說》中曾有這樣的一期節目,這位同學的自信心被媽媽打擊掉了,在媽媽的打擊下,她不愿意再開口說話,自卑的心都快要碎了。
而媽媽是最了解她的人,在孩子說一些話時,媽媽并沒有打斷她,而是嘗試著去聽。
最后,母女倆的溝通變得順暢了很多,她說:媽媽,你的翅膀硬了,想飛了,還是我們去還是需要大人幫我們飛呢?
媽媽給孩子提出了很多為她爭取的建議,比如說到了學校門口就把她堵回去,并且告訴孩子,媽媽不是在那里等你,而是在那里等媽媽,那么我們就很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所以說,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錯誤也不是孩子的錯,父母需要思考,如何去改變,而不是一味地怪罪,指責孩子。
3、面對叛逆的孩子,父母多一些忍耐
《變形記》里有一個細節,印象深刻:一個小男孩叫天天,和媽媽說要買衣服,媽媽說不,就要吃糖,后來,媽媽給了他一袋子糖,他又不斷地要求,后來媽媽不給了,他就大聲哭鬧。媽媽的耐心被耗盡,幾次都沒有耐心了,于是媽媽干脆把零食給他,讓他邊吃邊玩。
可是天天卻不樂意了,他邊哭邊說,憑什么你可以買,我就不能買,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小男孩的媽媽也知道哭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她拉著天天邊走邊和天天說,”乖,你要是不哭,我給你買的是不是你喜歡的東西。”
天天就乖乖地停止了哭泣。
其實,這種場景,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家里有一個2歲的寶寶,有段時間基本每天都要和奶奶視頻,一開始和孩子視頻,用”乖””””不”,結果就是他和奶奶的交流越來越少。
其實,這也就是所謂的隔代親。
那么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其實,有的時候,爸媽也可以”演”小寶寶。這個”演”是,回到爸媽身邊。爸爸主動把孩子抱起來,然后讓孩子看向媽媽,媽媽再把孩子抱回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認為爸媽是真心實意的,跟自己撒嬌。
其實孩子跟爸媽互動是很積極的,在孩子看來,爸媽的行為就是在告狀,孩子”告狀”就是”正確的”教育”。爸媽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孩子知道,爸媽對他的態度不一樣了。
所以說,爸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785.html